铭记12·13,守护历史尊严与和平希望

伴吉云

2016年12月13日,这一天,是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凄厉的警报声再次响彻南京城上空,那是历史的悲号,也是对和平的深切呼唤,更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集体记忆。

历史伤痕,永不磨灭

回溯到1937年12月13日,那是一段黑暗到令人窒息的日子,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在长达六周的时间里,他们公然违反国际条约和人类基本道德准则,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了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30万同胞惨遭杀戮,无数家庭支离破碎,美丽的南京城沦为人间炼狱。

铭记12·13,守护历史尊严与和平希望

那是怎样的人间惨剧啊!无辜的百姓被当作活靶练习射击,被集体活埋,被残忍地砍头、剖腹、挖心……妇女们遭受着惨无人道的凌辱,儿童也未能幸免于难,无数鲜活的生命在日军的屠刀下消逝,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沉重的伤痛之一,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个曾经充满欢笑、充满希望的家庭;每一处遗址,都诉说着当年的悲惨与苦难。

这些历史,是不容置疑、不容篡改的,它有大量的历史文献、影像资料、幸存者的证言等作为铁证,多年来,总有一些日本右翼势力妄图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他们修改教科书,歪曲历史,这种行径是对历史真相的亵渎,是对死难者的不尊重,更是对人类良知和正义的挑战,我们必须铭记这段历史,因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只有铭记历史,才能防止悲剧的再次发生。

国家公祭,凝聚民族力量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举措意义重大而深远。

国家公祭日,是对死难同胞的深切缅怀,在这一天,国家以庄严的仪式,向那些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同胞敬献花圈,默哀致敬,这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而珍贵的,那些在战争中无辜逝去的生命,应该得到我们永远的铭记和缅怀。

国家公祭日,也是对民族精神的一次凝聚,当全国人民在这一天共同默哀,当警报声响起,人们停下手中的一切,低头致敬,那一刻,无论我们身处何地,无论我们从事何种职业,我们都被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所凝聚,这种精神,是对国家尊严的捍卫,是对民族荣誉的珍视,是对和平的坚定追求,它让我们明白,我们是一个团结的民族,我们有着共同的历史记忆和价值追求。

国家公祭日,还是对国际社会的一种宣示,它向世界表明,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也绝不会忘记历史的伤痛,我们不会主动挑起战争,但我们也绝不允许任何国家、任何势力侵犯我们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国家公祭日也呼吁国际社会共同维护历史真相,共同反对任何形式的历史虚无主义,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

和平愿景,奋斗前行

在2016年12月13日的国家公祭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

和平,是人类社会最美好的向往,经历了战争的苦难,我们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贵,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告诉我们,战争只会带来破坏和伤痛,只有和平才能让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我们渴望和平,我们也在为和平而努力。

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我们不断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为国家的和平稳定提供坚实的保障,我们也积极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加强民族团结,让每一个人都能在和平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

在国际上,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各国之间平等相待、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我们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为冲突地区带来和平的希望;我们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和平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和奋斗,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我们要积极传播和平理念,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平的重要性,共同为实现世界和平而努力。

2016年12月13日,已经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坐标,但它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和精神内涵,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让我们以史为鉴,团结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推动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而不懈奋斗!因为,只有铭记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只有守护和平,我们才能让人类的明天更加美好。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要将国家公祭日所蕴含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工作中,我们要兢兢业业,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在学习中,我们要勤奋刻苦,不断汲取知识和智慧,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智慧;在生活中,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团结互助,营造和谐美好的社会氛围。

我们也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历史教育,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让他们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让他们明白和平的来之不易,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2016年12月13日,这一天所带来的思考和启示,将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不断前行,我们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而努力奋斗!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让和平的阳光普照大地!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