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鞋机制,稳定市场的关键利器

伴吉云

在金融市场的复杂生态中,新股发行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的融资与发展,也深刻影响着投资者的利益和市场的稳定,新股发行过程中常常伴随着价格的大幅波动,这种波动可能导致市场的不稳定,损害投资者的信心,为了应对这一问题,绿鞋机制应运而生,绿鞋机制作为一种在国际成熟证券市场中广泛应用的稳定股价措施,在我国资本市场也逐渐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深入探讨绿鞋机制的起源、原理、作用、在我国的实践情况以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投资者、企业和监管者提供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绿鞋机制的起源与定义

起源

绿鞋机制最早起源于美国,1963 年,波士顿绿鞋制造公司(Green Shoe Manufacturing C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采用了这种机制,由此得名“绿鞋机制”,正式名称为“超额配售选择权”,当时,这种机制的出现是为了应对新股发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股价大幅波动问题,为市场提供一种稳定的调节手段。

绿鞋机制,稳定市场的关键利器

定义

绿鞋机制是指发行人授予主承销商的一项选择权,获此授权的主承销商按同一发行价格超额发售不超过包销数额 15%的股份,在新股上市后的一定期限内(一般为 30 天),主承销商可以根据市场情况选择行使或放弃该选择权,如果股价上涨,主承销商可以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要求发行人增发相应数量的股票,以满足市场需求;如果股价下跌,主承销商则可以从二级市场买入股票,以稳定股价,同时将买入的股票用于履行超额配售的义务。

绿鞋机制的原理

发行阶段

在新股发行时,主承销商可以向投资者发售比原计划发行数量多 15%的股票,这额外的 15%股票并非来自发行人的实际增发,而是主承销商与发行人达成的一种约定,主承销商将这部分超额发售的股票出售给投资者,获得相应的资金。

上市后市场表现不同情况的处理

  1. 股价上涨情况 当新股上市后股价上涨,市场需求旺盛时,主承销商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主承销商通知发行人增发相当于超额发售数量的股票,发行人按照约定的发行价格将股票卖给主承销商,主承销商再将这部分股票交付给之前购买超额发售股票的投资者,这样,一方面满足了市场对股票的额外需求,另一方面主承销商也通过行使选择权获得了额外的收益。
  2. 股价下跌情况 若新股上市后股价下跌,主承销商则从二级市场买入股票,主承销商在市场上以低于发行价的价格购买股票,然后将这些股票用于交付给购买超额发售股票的投资者,通过在二级市场买入股票,增加了市场的需求,从而起到稳定股价的作用,主承销商也可以通过低买高卖(以发行价交付给投资者)获得一定的差价收益。

绿鞋机制的作用

对发行人的作用

  1. 增加融资规模 通过绿鞋机制,发行人有机会增发不超过原发行数量 15%的股票,如果市场情况良好,主承销商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发行人可以获得额外的资金,从而增加了融资规模,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2. 稳定股价,提升市场形象 稳定的股价有助于提升发行人在市场中的形象,当股价出现下跌趋势时,主承销商通过在二级市场买入股票来稳定股价,避免了股价的过度下跌,使发行人的股票价格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这对于发行人来说,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增强市场对企业的信心。

对主承销商的作用

  1. 增加收入来源 主承销商在绿鞋机制中有多种获利途径,当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时,主承销商可以获得发行人增发股票的承销费用;在股价下跌时,主承销商从二级市场低价买入股票再以发行价交付给投资者,获得差价收益,这些额外的收入来源增加了主承销商的盈利能力。
  2. 降低承销风险 在传统的承销方式中,如果新股发行后股价大幅下跌,主承销商可能面临较大的风险,因为其需要按照约定的价格购买未售出的股票,而绿鞋机制为主承销商提供了一定的缓冲空间,当股价下跌时,主承销商可以通过在二级市场买入股票来履行超额配售的义务,避免了因股价下跌而带来的巨大损失,降低了承销风险。

对投资者的作用

  1. 提供相对稳定的投资环境 绿鞋机制的存在使得新股上市后的股价波动相对较小,投资者在相对稳定的价格环境中进行投资,能够更好地评估投资风险和收益,稳定的股价也减少了投资者因股价大幅波动而产生的恐慌心理,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
  2. 增加投资机会 在股价下跌时,主承销商在二级市场买入股票,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股票的流动性,投资者有更多的机会在相对较低的价格买入股票,从而增加了投资获利的可能性。

绿鞋机制在我国的实践情况

引入与发展历程

我国证券市场于 2001 年引入绿鞋机制,2001 年 9 月,证监会发布《超额配售选择权试点意见》,标志着绿鞋机制正式进入我国资本市场,此后,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绿鞋机制在一些大型企业的 IPO 中得到了应用,2006 年工商银行在 A 股和 H 股同时上市时就采用了绿鞋机制,这是我国金融企业首次在 IPO 中使用该机制。

典型案例分析

以邮储银行为例,2019 年邮储银行 A 股上市采用了绿鞋机制,邮储银行此次发行价格为 5.50 元/股,主承销商可超额发售不超过 12.71 亿股的股份,在上市初期,邮储银行股价面临一定的压力,主承销商通过在二级市场买入股票,有效地稳定了股价,主承销商全额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发行人增发 12.71 亿股,募集资金约 70 亿元,不仅增加了融资规模,也保证了股价的相对稳定,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 市场认知不足 部分投资者对绿鞋机制的了解不够深入,不清楚其原理和作用,这可能导致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时无法充分考虑绿鞋机制对股价的影响,从而影响投资收益。
  2. 适用范围有限 绿鞋机制主要应用于大型企业的 IPO 中,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其发行规模相对较小,采用绿鞋机制的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很少使用,这限制了绿鞋机制在更广泛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
  3. 监管难度较大 在绿鞋机制的实施过程中,主承销商的操作需要进行有效的监管,主承销商在二级市场买入股票的时机和数量等方面需要进行规范,以防止其操纵市场,监管部门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着一定的难度,需要不断完善监管制度和手段。

绿鞋机制的未来发展趋势

扩大适用范围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绿鞋机制有望扩大适用范围,除了大型企业的 IPO,中小企业也可能逐渐采用绿鞋机制,监管部门可以通过降低绿鞋机制的实施成本、简化操作流程等方式,鼓励更多的企业使用绿鞋机制,以提高市场的稳定性和企业的融资效率。

与其他稳定股价措施相结合

绿鞋机制可能与其他稳定股价的措施相结合,与上市公司的回购股份制度相结合,当股价下跌时,主承销商在二级市场买入股票的同时,上市公司也可以进行股份回购,进一步增强稳定股价的效果。

加强投资者教育

为了提高投资者对绿鞋机制的认知和理解,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应加强投资者教育,通过举办培训讲座、发布宣传资料等方式,向投资者普及绿鞋机制的知识,使投资者能够在投资决策中充分考虑绿鞋机制的因素,提高投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绿鞋机制作为一种成熟的稳定股价措施,在国际和我国资本市场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它通过调节股票的供需关系,有效地稳定了新股上市后的股价,为发行人、主承销商和投资者带来了多方面的好处,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实践中,绿鞋机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随着市场的发展和制度的完善,绿鞋机制有望扩大适用范围、与其他措施相结合,并通过加强投资者教育等方式进一步发挥其作用,为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无论是发行人、主承销商还是投资者,都应深入了解绿鞋机制,充分利用其优势,共同推动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监管部门也应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监管手段,确保绿鞋机制的规范运行,维护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