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2016.12.13,坚守民族记忆与希望

伴吉云

2016年12月13日,这一天,如同一座沉重而庄严的历史坐标,镶嵌在中华民族的记忆长河之中,它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日子,更是一个让全体中国人民心灵为之震颤、历史责任感陡然升腾的特殊时刻——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南京城的每一寸土地上,这座承载着太多伤痛与荣耀的城市,便以一种庄严肃穆的姿态开启了这一天,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场盛大而悲伤的国家公祭仪式即将举行,纪念馆的广场上,人群肃立,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凝重与哀伤,那灰白色的建筑,仿佛是岁月镌刻的伤痕,无声地诉说着80多年前那段惨绝人寰的历史。

铭记2016.12.13,坚守民族记忆与希望

上午10时整,公祭仪式正式开始,当那凄厉的警报声在南京上空骤然响起,整个城市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街头巷尾,行人们停下脚步,车辆纷纷停下,驾驶员们鸣响喇叭,这警报声,穿越时空,将人们带回到1937年的寒冬,彼时的南京,沦陷于侵华日军的铁蹄之下,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拉开了帷幕,无辜的百姓,无论是年迈的老人,还是嗷嗷待哺的婴儿,都成为了日军残暴屠刀下的牺牲品,无数家庭支离破碎,曾经繁华的南京城沦为了人间炼狱,据统计,在短短的六周时间里,超过30万同胞惨遭杀害,这是人类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伤痛记忆。

在公祭仪式现场,国家领导人、各界代表们神情肃穆地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敬献花篮,那一个个沉重的花篮,寄托着对死难同胞的深切哀思,也承载着中华民族对和平的渴望,人们深深鞠躬,默哀三分钟,在这三分钟里,时间仿佛凝固,每个人的心中都在进行着一场庄严的对话,与历史对话,与那些逝去的英灵对话,我们仿佛能听到死难同胞们的悲号,能感受到他们在生命最后一刻的绝望与无助,这三分钟,是对历史的敬畏,是对逝者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承诺。

公祭仪式结束后,人们纷纷走进纪念馆内,去探寻那段尘封的历史,馆内的陈列,无一不让人触目惊心,一幅幅黑白照片,记录了日军的暴行,照片中的人们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一件件实物展品,如沾满鲜血的衣物、残缺不全的武器,仿佛都在诉说着当年的惨烈,还有那3D复原的场景,让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南京城当年的悲惨遭遇,在这些展品面前,人们驻足凝视,泪水不由自主地流淌。

2016年12月13日这一天,不仅仅是在南京,在全国各地,人们也以各种方式参与到公祭活动中来,学校里,老师们向学生们讲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让年轻一代了解这段惨痛的过去,传承民族精神;社区中,居民们自发组织悼念活动,表达对死难同胞的哀思;网络上,人们纷纷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发布相关内容,传递对历史的铭记和对和平的祈愿。

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着深远的意义,它是国家对历史的正视和担当,历史不容忘却,更不容篡改,通过国家公祭,我们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那段被侵略、被屠杀的历史,我们会坚定地捍卫历史的真相,国家公祭也是对死难同胞的告慰,那些在大屠杀中无辜丧生的同胞们,他们的生命不应该被遗忘,他们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纪念。

从2014年首个国家公祭日开始,每一年的12月13日都在提醒着我们,和平来之不易,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享受着国家的繁荣和稳定,但我们不能忘记,这和平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在当今世界,虽然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局部地区仍然存在着战争和冲突,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等威胁着人类的安全,我们应该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中汲取教训,珍惜和平,共同努力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2016年12月13日,也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动力,它让我们明白,一个国家的强大是多么重要,只有国家强大了,我们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话语权,才能保护自己的人民不受侵害,回首过去,中国曾经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欺凌,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在经济、科技、军事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们不能因此而骄傲自满,我们要继续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展望未来,我们要将对历史的铭记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我们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让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我们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向世界传播和平、友好的理念,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6年12月13日,虽然已经过去了多年,但它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我们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让那段惨痛的历史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让和平的阳光永远照耀在中华大地上,照耀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让悲剧不再重演,让和平永驻人间。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